1.简单题
-
简述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含原型方法)的优缺点。
### 瀑布模型
优点:
有利于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人员的组织、管理,有利于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的研究,从而提高了大型软件项目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缺点:
(1)开发过程一般不能逆转,否则代价太大。
(2)实际的项目开发很难严格按该模型进行。
(3)客户往往很难清楚地给出所有的需求,而该模型却要求如此。
(4)软件的实际情况必须到项目开发的后期客户才能看到,这要求客户有足够的耐性。
### 增量模型
优点:
(1)采用增量模型的有点是人员分配灵活,刚开始不用投入大量人力资源。
(2)如果核心产品很受欢迎,则可增加人力实现下一个增量。
(3)可先发布部分功能给客户,对客户起到镇静剂的作用。
缺点:
(1)并行开发构件有可能遇到不能集成的风险,软件必须具备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2)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大大优于瀑布模型,但也很容易退化成边做边改模型,从而使软件过程的控制失去整体性。
### 螺旋模型
优点:
(1)设计上的灵活性,可以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变更。
(2)以小的分段来构建大型系统,使成本计算变得简单容易。
(3)客户始终参与每个阶段的开发,保证了项目不偏离正确方向以及项目的可控性。
(4)随着项目推进,客户始终掌握项目的最新信息,从而他或她能够和管理层有效地交互。
缺点:
(1)采用螺旋模型需要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在风险较大的项目开发中,如果未能够及时标识风险,势必造成重大损失。
(2)过多的迭代次数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迟提交时间。
-
简述 UP 的三大特点,其中哪些内容体现了用户驱动的开发,哪些内容体现风险驱动的开发?
### UP三大特点
(1)用例驱动
用例驱动既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的角度看系统,为客户创建真正可用的系统的构造方式,又解决了传统面向对象方法面临的无法有效的从需求中提取对象的困难,从而填平了需求分析方法和对象设计方法之间的鸿沟。
(2)以架构为中心
以架构为中心,坚持综合考虑软件系统的各个方面,并优先解决各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同时创建常见问题的通用解决方案,从而为解决软件项目的主要风险、准确估算项目进度、提高软件复用、保证软件的整体风格打下了坚实基础。
(3)受控的迭代式增量开发
迭代和增量式开发,以风险为驱动,分阶段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对策,以保证软件项目的成功完成。
其中(1)体现了用户驱动的开发,(3)体现了风险驱动的开发。
-
UP 四个阶段的划分准则是什么?关键的里程碑是什么?
### 划分准则
按照开发生命周期中不同的关键里程碑划分。
### 四个阶段的关键里程碑
(1)初始阶段:生命周期目标里程碑,用于评价项目基本的生存能力。
(2)细化阶段:生命周期架构里程碑,为系统的结构建立了管理基准,并使项目小组能够在构建阶段中进行衡量。此刻,要检验详细的系统目标和范围、结构的选择以及防范的主要风险的解决方案。
(3)构造阶段:初始运作能力里程碑,该里程碑决定了产品是否可以在测试环境中进行部署。此刻,要确定软件、环境、用户是否可以开始系统运作。
(4)移交阶段:产品发布里程碑,此时要确定目标是否实现,是否应该开始另一个开发周期。
-
IT 项目管理中,“工期、质量、范围/内容” 三个元素中,在合同固定条件下,为什么说“范围/内容”是项目团队是易于控制的
工期是在合同里面确定好的,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规定的完成时间,不能随意更改。而客户在合同中也规定好了项目的验收条件,质量也是不由团队控制的。范围/内容是由团队控制的,因为只有由团队来控制,项目才能够顺利完成。
-
为什么说,UP 为企业按固定节奏生产、固定周期发布软件产品提供了依据?
UP的软件生命周期从时间上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包括一个主要的里程碑。阶段是两个主要里程碑的分隔,在各个阶段结束时,执行评估阶段目标是否满足以决定是否进入下一个阶段。因此UP提供了固定节奏的生产。
UP是一个风险驱动的生命周期模型,为了有效地控制风险,UP以渐进的方式进行演进,首先解决高风险的问题,这主要是通过迭代来实现。在软件生命周期中,每个阶段可以划分为多个迭代,每个迭代确定一个内部里程碑(或一个发布)。因此,UP也为固定周期发布软件产品提供了依据。
2.项目管理使用
以下是我们团队第一次迭代的Kanban: